一年级小学生入学时间短,识字量不多,应该

2024/12/26 来源:不详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比较见效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无不体现出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

朗读一直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有效的好方法。在朗读中,学生接受有了意义的文字信息才能从中有所收获,丰富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我们都知道一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教会学生正确地朗读,才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拥有语文学习的有力工具。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入学时间短,识字量少,朗读课文很困难。面对一篇新课文,他们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到生字的拼读上,难以读成通顺的话;即使是一遍遍地练习后,能做到把句子、课文读流利的学生也不多。多数学生习惯一词一词地“唱读”,难以完整理解词句的意义,造成了读书与理解脱离的现状。

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作为一个教过很多轮一年级的小学语文老师,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给大家带来一些好的方法:

01在模仿中学习朗读

面对一篇新课文,孩子借助拼音朗读后,多数人能做到读音正确,但语气、语调、断句无法顾及,做不到流利,读而不知所云、不清楚课文讲什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而各种形式的示范朗读,可以让孩子在反复模仿中能够习得朗读的技巧、增强语感,提高理解能力。

1.老师范读

在读书时学生会出现诸如字音、断句等方面的错误,若是自读遍数太多,这些错误在一遍遍重复中被强化,再改起来不容易。因此孩子读两三遍后,教师就作示范朗读,要求孩子们边听边用手指着课本上对应的内容,同时用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跟着学读。

在学生自读时那些显得零散的字词,被教师的朗读串成了便于理解的句子,枯燥的文字有了颜色、味道、形状等可观可感的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有意义存在,他们再独立读书时就容易多了。教师边范读,边留意学生的学读情况,对于读不流利的句子多次教读,孩子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在刚刚萌芽状态就能被解决掉。

2.视频范读

教师范读也存在着不足,如:

一些字词的发音受方言的影响不够准确。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教学中突发事件分占了时间影响到范读的时机等问题客观存在。这些问题可以用课文朗读的录音、视频等电子手段来解决。现代化的教学施使这些电子资源的运用很是方便,晨读时、教学时、甚至课间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根据实际情境,或是认真跟着学读,或是边游戏边听边下意识地跟读对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02学习基本的朗读方法

1.识读词组

对低年级来说,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是识读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学习字词环节,我们常做的是让学生识读带生字的词语。但是,我们会发现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认会了词语,再读课文,就会习惯性地把句子拆成一个一个的词语读出来,该连贯的地方不连贯,不该断句的地方断句,影响朗读水平的提高,制约着学生对句子理解能力的发展。

我觉得我们可以和孩子强调一个观念就是“要像说话一样自然”,必要时给学生示范,领着学生读出应有的语调语速。词组把几个意思紧密地词连在了一起读出来的自然紧凑,符合我们日常表达习惯,学生读起来通顺,理解课文内容也变得容易,然后把这些词组带进句子里朗读。因为有了之前的学习,学生读起来较之前明显进步。

2.留心标点

在“百度百科”里这样定义“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的是时间隔断,在书面语言中就是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课文是书面语言,面对不同的标点,要让学生知道读出来时如何停顿。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在练习时,主要指导学生读到这些标点符号时如何停顿。为练习方便,把课文中不易朗读的段落出示出来,朗读时让学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