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作品光有颜值就够了吗如果是那不如继续
2022/10/20 来源:不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颜值即正义”,越来越多人也信奉颜值高的人机会更多,“颜值即正义”一度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信条,甚至出现了“病态审美”。
有人沉迷,有人反思:颜值和文化内涵是否可以并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任何一个事物都能追溯其发源,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
作为新时代的人来说,更应该提升文化素养,补充文化知识,汲取中华文化之精华,与时俱进,包容理解各领域文化,不制造焦虑,不贩卖焦虑。
Alike概念花房
近年来,我国开始注重国潮、国风文化的宣传,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化产品不断在多个领域创造出爆款,国风文化不仅仅流行于小众圈子中,开始影响着更多人,形成独立的文化标签。
国风文化仅仅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古今中外文化博大精深,知道国潮文化并不代表有文化内涵,还需要不断积累各个领域的文化,对行业多一些认知就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正如花卉行业也有这样一群注重文化传播的人群存在,专注传播文化,书写着自己与花儿的那些事,为自己的花艺作品赋诗,加以文化内涵输出,借物传情。
追溯中国插花史,距今已有多年历史,起初源于古代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等,意在制造美好,陶冶情操,宣泄内心的欲望和情绪,古代才人们插花、作画、写诗,为后人留下了史学、文化、美学、社会、经济和科学研究等价值。
这也成为了后人创作的灵感源泉,有人根据花材被赋予的寓意来进行再创作,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打造品牌。
诞生于年的野兽派,以字的微博故事为创作灵感,从花艺到生活美学的品牌矩阵,都以文化内涵为基础打造品牌,引领一代人的审美偏好。
没有文化背景支撑就没有信服力,没有人会为此买单,颜值固然重要,但内在美更重要。
花艺不是简单的艺,而是包含着深刻思想内涵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文化,是主观世界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时代背景的映衬下会形成不同流派,呈现出不同的花艺理念,也就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正龍Dargon(零交会作品)
情人节流行玫瑰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教师节送康乃馨是因为康乃馨被赋予尊敬的象征意义,而现在更多人会根据原有的花语寓意再创作,赋予鲜花更多的寓意来表达情感。
前段时间花艺师们被分成了两个派别:手打花束派和花泥、箭筒派,在圈内引起了不少争议。在这之前,只有花艺风格的区分,而如今却是“包花技巧”的争议。
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顾客不会懂是花泥插花还是手打花束,花期长,颜值高,能够用一束花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够了,至于花艺师们的“内卷”行为就更不应该由消费者来买单了。
俄式花艺
俄式花艺配色以相似色为主,注重花材自身的表现;韩式花艺注重花材与包装的整体搭配,以小巧清新为主;英式花艺配色大胆以缤纷色彩出众;中式花艺线条流畅曲线美,温婉自然真实美,讲究意境美,追求天人合一、美善相兼……
法式花艺
这与国家发展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淀积的文明国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国绘画、书法、诗词、音乐、舞蹈、建筑、服饰、园林、盆景、插花等。
新会莫奈花园花艺工作室
花艺设计师的灵感就来自于上述多个领域,这让我想起故宫高级配色的原创作品,高级有质感,还有团扇、折扇以及一些传统节日必备的美食月饼、粽子等,节日氛围满满,符合国人的审美。
曼妍花艺培训学院
中国元素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如今复刻一个花艺作品对于花艺师们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要有自己的风格,打造自我品牌却是有难度的。
所以小编认为与其纠结技法(手打还是插花泥),不如好好研究创意,再或者研究一下大众的喜好更为实在。
花艺师“万物皆可包”的创意不得不惊叹,在输出花艺作品的同时就是一种文化输出,有时候觉得任何节日都是送花,那是因为自古以来表达情感的物品里就有鲜花呀。
以上为小编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