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催着总理快访华,舒尔茨表态了,透
2023/6/12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成药 http://m.39.net/pf/a_4790093.html
德国总理舒尔茨在夏季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己暂时没有确定访问中国的具体日期,这与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做法大相径庭。默克尔在任期间十分重视与中国的交流,几乎每年都会访问中国。而前段时间德国对中国台湾问题的种种言论,似乎预示着默克尔与中国建立的友好关系将土崩瓦解。这一切令某些德国媒体十分焦急。
德国是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能源上极度依赖进口,自从俄乌战争后,德国的经济受到了重创,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再加之德国非常依赖中国的市场,如果与中国交恶会令德国的经济雪上加霜。
自从佩洛西窜访台湾以来,德国就一直十分活跃。先是联合G7共同发表声明,谴责中国在台湾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举措,要求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而后贝尔伯克在联合国会议时、也表示如果中国打算用军事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德国将会派遣军队。
德国总理舒尔茨在夏季新闻发布会上,就记者关于何时会访问中国的问题作出回答,他表示暂时没有定下具体日期。但同时他也声明德国企业应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乍一看好像他这个说法也没什么错,毕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过于依赖别的某一个国家,这的确对该国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但是结合目前德国的情况再来看这句话,就能品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来了。
在默克尔政府时期,中国和德国的关系一度是非常友好的,尤其是在经济方面,默克尔能够看到中国的市场和快速的经济发展从而选择和中国合作,这一举措也确实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默克尔虽然在上任初期也是举着遏华的旗帜,但是在她逐渐了解中国后,她还是清醒地意识到了唯有寻求与中国的合作才是正确的。所以她也成为对中国最友好的欧洲国家领导人之一。几乎每年她都会到华访问一次。
舒尔茨上任如今还没有访华过一次,于是德媒就拿他与默克尔做对比,并且呼吁他要到中国访问,而舒尔茨的回答却是暂时还没有安排。这确实令人感到失望。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德国又转变态度,继立陶宛官员窜台后,德国竟也表示要效仿。德国国会发言人表示德国将于今年十月窜访台湾。中方立刻提出严正反对和谴责。
并且近日德媒又公开一张德国空军将会穿越台湾海峡的图片,此举还透露出将会联合北约共同穿越台湾海峡的信息。
如今俄乌的军事冲突已经发生半年,德国的经济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如今德国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只会让他的情况雪上加霜。
德国从俄乌战争之初就一直跟在美国后面,造成如今政府晚上都不能开灯的情况也属于是自作自受。
原本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工业非常发达,但德国的工业发展已有几百年历史,国内自身化石油气资源已近枯竭,因此高度依赖进口。而俄罗斯正是德国的能源第一大进口国,有超过三成的德国能源来自俄罗斯。欧盟如今的老大是德国,德国人自己制裁俄罗斯,最近又颁布法令禁止向俄罗斯进口煤炭,如此伤敌一千自损八万的损招,也是着实让人大呼不理解。
北溪号输送管道管道是德国接收来自俄罗斯天然气的重要管道,但德国自己率先停掉了北溪二号,而后俄罗斯也非常“知趣”配合德国地制裁自己减少了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地输送量。
德国是工业大国,工业占了国民经济的很大比重,能源危机对德国造成的冲击要大于其他欧洲国家。例如英国、法国。这两个国家相较于德国,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更大,产业机构使他们对能源的需求相对来说会小一些。另外英国自己有北海油田,而法国的核电站普及率较高,都不至于像德国那样依赖油气的进口。
此外,俄乌冲突导致德国的商品从供应链上短缺,通货膨胀严重,根据最近数据,在连续五个月的时间里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7%。连中产阶级的人都要排长达7个小时的队去领取一份食物,对于平民家庭来说更是苦不堪言。
曾经是欧洲经济领头羊的德国,在俄乌战争之后也拉起了欧洲后腿,虽然欧盟国家的经济景气指数大多下滑,例如意大利、波兰、法国、西班牙,但德国是下滑最严重的。这和他们高度依赖工业产业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能源的短缺将会对德国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除此之外,原材料的短缺也把德国逼到了悬崖边上。中国是德国的原材料供应大国,例如稀土、石墨等原料,而稀土在工业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对德国工业的另一大打击。
现在舒尔茨似乎要走遏华的路线,想要减少德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寻求经济转型。然而这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德国的汽车、电器等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因为德国本身并不具备很强的购买力。
很多人不明白,德国的很多产业尤其是汽车、电器十分依赖中国,为什么要跟着美国遏华?这有一些历史原因。
德国在一战、二战中都死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还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跃身成为欧洲工业最强国。这其中美国占了很大的功劳。
德国在二战失败后,遭到了非常严厉的制裁。他们割让了大量土地给法国、丹麦、波兰,但却没有赔款。这都是美国从中斡旋的结果,美国让德国免受更大的创伤,又在马歇尔计划中实现了被占领的地区的经济统一,并且给予了德国大量的经济支援,帮助他们在短期内实经济的飞跃,年又在美国“同意”的情况下如愿以偿地统一了东德和西德。德国自然会对美国感激不尽。也就可以理解他们在台湾问题上的种种表现了。
另外是因为欧洲的整体政治风气,只要遏华喊得越响亮,越容易得到支持。可能有一些领导人对待中国的态度是平和务实的,他们知道和中国合作的好处大于和中国对抗,但是他们都不会立即表现出这种态度,尤其是在上任之初,也会高举反华的旗帜。比如前面提过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但后来她也加强了中国与德国的合作。近期英国首相选举中的苏纳克也是如此,前面对中国态度友善到了决赛时却突然来了个大转变。
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很多西方国家都感受到了压力,进而想要打压中国。可以说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端,“格局”很小。他们只看到中国的强大会威胁他们的地位,却从没有站在全人类发展的角度上看待中国的复兴。不把自己当作世界格局的一份子,这是西方政客尤其是美国政客的典型思维。他们没有自己身为发达国家的担当意识,却只想着如何继续剥削掠夺别的国家。别的国家不再甘愿忍受他们的欺凌,他们就倒打一耙站在或“人权”或“环保”的角度上制裁人家。
舒尔茨最好清楚地认识到中德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不要把默克尔辛辛苦苦同中国建立的友好关系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