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鹏华基金朱睿周期价值逆向

2023/5/21 来源:不详

曲艳丽

供给侧改革之后,再到碳中和能源革命,乃至全球范围能源短缺,一轮轰轰烈烈的传统周期股beta大行情拉开帷幕。

一批研究周期出身的中生代基金经理崛起,如杨宗昌、陈金伟、韩创、李淑彦等人。朱睿也是其中之一。

朱睿最显赫的战绩,莫过于年初周期股行情中,全市场排名居前。年下半年至年上半年的区间内,很多明星基金经理遭遇滑铁卢,逆向价值的朱睿却大放异彩。朱睿在前东家的代表作,自年4月20日管理至年5月29日,累计净值增长.01%。(银河证券)

年底,朱睿加入鹏华基金,与梁浩团队双向奔赴。

朱睿将其投资框架,总结为「以周期思维践行价值投资」。

朱睿的身上,有两点最动人:

追求「卓越」的本心。朱睿不想被定义为行业基金经理,不想把自己「做窄」,不想被标签化,于是不断拓圈、不断精进。他的投资路径,从「底部反转策略」,逐渐往「周期成长股」、乃至「价值成长思维」拓展,工具箱越来越丰富,成长轨迹有一条清晰的能力边界扩大曲线。

从底部反转策略起家的朱睿,有一种清醒感。业绩不好时充满反思,业绩好亦不自得。他一直在思考「市场与自我」的关系,如何保持自我,又提升自我,如何独立于市场,又接纳市场,这种思考最后落地在组合稳定性的提升上。独立和孤独,是逆向价值投资者的必要属性。

1.

一个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是「本源性」的特质。

关于朱睿,其本源性的特质在于「周期制造」。A股28个申万一级行业,接近一半是所谓的周期制造业。对朱睿而言,周期是一种思维,制造是一个行业分类。

朱睿是化工研究员出身,他的底层架构是运用周期思维框架,寻找「周期拐点、经营拐点共振」的机会。

朱睿喜欢说:「这个世界是比较灰度的,但长期而言,价格围绕价值回归。」朱睿认为,对拐点的确认,并非源于主观判断,而是像霍华德·马克斯(HowardMarks,《周期》作者)所述,在钟摆的极值点找到一个价值的依据。他的做法是将周期与价值相结合。

朱睿所偏好的「以周期思维框架选出的周期成长股」,其典型特征是:过去相当长时间股价低迷,但公司自身价值保持增长。它所欠缺的是市场共识或者业绩景气度爆发,假如恰好因为市场错杀,出现了偏底部的交易价格,而经营周期向上,行业从困境向复苏甚至反转。

这种从底部持续超跌向合理价值回归、再到价值增长的空间非常大,往往能够媲美超级成长股。

「价值判断是一个衡量股价和情绪的锚。」价值的依据,需要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公司在困境中做了哪些事,在逆境中展现了怎样的竞争优势,上行周期如何发展,未来成为什么样的公司。

「价值,是投资过程中必须面对、必须考证、必须反复推量、必须要反复思考的事。对价值的研究,是我的立身之本。」朱睿用了四个必须。

2.

年,朱睿在油服行业斩获颇丰。

年,油气的全球资本开支见顶,之后一直回落,至年已低迷五年。长期调整之下,行业处于弱平衡状态,彼时恰逢国内油气行业增储上产的「七年行动计划」,导致上市公司出现经营拐点。

业绩公告超预期的翌日,朱睿买入在涨停板上。「其实我不在意它涨了很多,一旦确认周期反转,要毫不犹豫跟上。」他回忆。在朱睿的组合里,这是典型的底部反转策略的应用。

年,朱睿开始买入民营大炼化龙头。

当时,大家嫌弃周期股,强周期、高波动。事实上,化工行业的竞争格局在改善,龙头的竞争优势从过去单纯堆产量,往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链延伸转变。以某大炼化龙头为例,过去做强周期波动的PTA行业,逐渐往盈利性和现金流更稳定的先进炼油加工业进化,从百亿收入到千亿收入。

「这是非常典型的周期成长股的投资方法。」朱睿称,他会反复跟踪和观察,且把周期成长股投资作为组合重要的来源之一。

季报显示,该大炼化龙头在朱睿的投资期间,录得涨幅3-4倍。

也有基于绝对价值思路的案例:年,朱睿买入某涤纶行业龙头。

该龙头有两大块业务,朱睿基于当时的产能万吨,公司历史上相对行业有元的成本优势,常态有24亿的利润,同时参股的炼化公司每年能贡献接近15-20亿的业绩,算出公司未来常态利润60亿+。而当时市值不到亿,属于被市场短期错杀的公司。

之后,该龙头从最底部的11元左右很快在一年之内涨到了30元。

3.

「我需要证明的,是在广泛、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的投资能力。」朱睿解释未来目标。

有一段时间,朱睿被市场识别为「化工基金经理」。但这并不是他的全貌,他的组合集中度并不高,「基础化工+石油化工」两大板块,总持仓低于40%。

朱睿很介意把自己「做窄」。

朱睿的中学中山一中,有一则著名校训「要做有风范的大国民」。在骨子里,朱睿的信念就是:不要平庸,不要人云亦云,做一件事情就把它做好。

过去一两年,朱睿不断思考,如何平衡「市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站在市场对立面的时候如何坚守。很多变化体现在组合里。

近日,鹏华基金副总经理梁浩撰文,提及朱睿:「他以前是底部反转型策略,加入团队后又融入了成长投资,今年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收获颇丰。」朱睿加入鹏华基金研究部,是在梁浩团队。朱睿和梁浩是不同类型的基金经理,但共同特征是「有点偏逆向」。

年迄今,周期股并不在风向上。但截至到目前,朱睿管理的鹏华精选成长,相对排名保持得不错。这说明他已经努力拓圈。

逆向投资者,往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底部熬着。朱睿的风格,经常会站在市场对立面。过去,他有过全市场前十名的时候,也有全市场后十名的时候。

「我更从容、客观地看待市场变化,对市场的变化更加接纳,变得稍微贴近市场,今年的组合稳定性有很大提升,不会像过去那样。」朱睿称。

朱睿的性格诚实、谨慎。他在采访中称:「我在每一轮困境中做的事情,在每一次季报写的思考,最后都是可验证的。如果有心人回溯一下,ta会知道,我是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投资特征、怎样的基金经理。」

对话朱睿

问:过去一年,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朱睿:第一大重仓行业终于不是化工了,而是汽车零部件,第一大重仓股也不再是研究员时期覆盖的公司了,这代表着很大的变化。

问:为什么这么开心?

朱睿:我是谨慎型人格,不放心的东西不敢买太重。我能把仓位提上来,至少说明,我在投资边界和束缚上比以前好了很多,这是收获。

问:边界和束缚意味着什么?

朱睿:按照我以前的投资范式,回撤会控制得比较好,历史最大回撤分别是14%(大摩基础行业,.4.20至.1.18,最大回撤区间.2.26-.3.23)、20%(大摩优选进取,.4.20至.5.29,最大回撤区间.2.25至.3.23),今年放到31%(鹏华精选成长,.12.11至.11.22,最大回撤区间.1.19至.4.26)。这反而是好事,我能从容看待波动,管理了回撤也就是管理了上涨。

问:还有哪些变化?

朱睿:投资边界得到扩张。

我的投资范围,从相对偏传统、强周期的领域,往泛周期制造转变。投资方法从底部反转,往周期成长转变,又补充了价值成长,边界变得更宽。组合内的个股持有期,从过去的短中期变中长期,可能以前打算拿一年,现在大多想拿三年。

不管买什么,我都希望预期收益率空间比较大的标的,这也体现了我的组合价值观,小败大胜。

目前组合构建是以底部反转+周期成长+价值成长为主。

问:你是怎么发现自己是谨慎型人格?

朱睿:很多啊,比如我走路会比别人慢一点。

履历

问: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履历吗?哪些事情塑造了你?

朱睿:我的中学中山一中,教学宗旨是:要做有风范的大国民。这一点我谨记于心,做事要有格局、长期主义。

我入行在卖方,年至年,我在海通证券任化工行业研究员,当时市场是熊市,我们老老实实做基础研究。

之后,我加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大摩华鑫给了我自由的氛围,让我能够研究自己喜欢的事情。年供给侧改革,政策当晚,我写了一封邮件,传统周期行业的资本开支未来下降。很多周期性行业即将发生本质性变化,我当时敏感地看到这一点。

年较为震撼的一点,我发现,一些长期好公司的中枢是逐渐上移的。在此之前,我做一年以内周期反转投资,在此之后,我某种程度上开始逐渐认同周期成长股或者好公司的投资框架。

年,我开始做投资,去伪存真,坚持在自己的能力圈。年疫情受了点挫折,业绩差的时候我也很刚,坚持在自己的能力圈,于是有了年下半年至年上半年的高光时刻。年,管理规模快速增长,但我也没有洋洋自得,因为我知道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

我在每一轮困境中做的事情,在每一次季报写的思考,最后都是可验证的。如果有心人回溯一下,ta会知道,我是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投资特征、怎样的基金经理。

周期

问:「周期」是你的标签吗?

朱睿:标签是一种滥用。

问:那你对周期投资有何理解?

朱睿:我理解的周期投资,是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比较好的公司。周期投资,不是买景气,也不是局限于买钢铁、煤炭、化工。

问:说说你的投资范式。

朱睿:历史上对我业绩贡献较大的个股,往往在左侧买入,核心在于长期跟踪研究,坚持在能力圈内选股。

问:左侧意味着逆向吗?

朱睿:我的风格比较独立,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不喜欢随波逐流,好公司在底部看。这是周期投资很重要的特征,即偏逆向、偏价值,但并不是偏保守、也不是希望买到便宜货,也不只是抄底。

我希望买到好的、被时间证明了优秀的公司,有可能股价阶段性被错杀,或被市场抛弃,但看长一点,依然是成长的。

问:你如何评价目前的组合?

朱睿:一个周期制造的组合,周期对我而言是一种框架,制造是目前的能力圈范围。

价值

问:如何判断周期股的内在价值?

朱睿:我一般通过回溯历史,去寻找价值的锚。

比如,一个公司在行业最困难的时候,也有很强的成本优势,相比同行有-元的吨净利空间,结合产能规划,大概推算出底部利润,同时也算出历史上的平均盈利水平。之后结合估值,若公司估值在历史上处于底部位置,盈利又相对有支撑,那么大概率偏离长期价值,可能是因为短期需求不好、景气度不高、或者市场不知道何时起来。

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行业周期,研究公司所处的位置,研究其安全边际,研究供需,分析行业在什么阶段起来。

周期股投资,不是买底部便宜的公司,而是买有安全边际、在持有期内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的公司。

问:你说,在底部拐点处,有很多蛛丝马迹。那些信号是什么?

朱睿:当拐点出现的时候,有各种蛛丝马迹。从实体演绎,依次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过程相对长。先于市场,找到这种变化。

研究底部行业,往往有很多数据。

初期,底部行业持续产能过剩、需求走弱、主动去库存。一旦开工率逐渐提升,逐渐地,库存从低往高涨,可能意味着需求相对不错,这是从微观能够观察到的结果。

循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宏观线索,诸如外贸、进出口、地产等,这些产业链在某一个阶段出现景气向上、需求向好的情绪,在中观和宏观层面得到一定印证。

再去看行业、资本开支周期。过去三五年,行业都没有资本开支,但形成资本开支、形成产能的贡献,可能要一到两年、甚至更长。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某一个阶段,经济上行的时候,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最终会反映到价格维度上。价格维度相对来说比较同步于行业景气度。

周期股往往喜欢炒价格上涨的阶段,但我觉得,价格只是表象。价格是很好的指引,促使我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