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基金一周早知道多地疫情高峰即将到来,

2023/6/6 来源:不详

     银保监会加强对餐饮、文旅等受疫情冲击传统服务行业的金融纾困帮扶

     近日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要求,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强对餐饮、文旅等受疫情冲击传统服务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帮扶。优化消费金融产品服务,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居住消费提升,为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持续改善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农村转移人口、新毕业大学生等群体安居乐业需要。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居民安全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改善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增强消费能力。

     上银基金观点:此前疫情对于餐饮、文旅等行业冲击较大,实施金融纾困帮扶将帮助传统服务行业减轻疫情冲击。行业政策预期逐步兑现,相关行业或将迎来修复行情。

     多地疫情即将达峰,近期当如何投资?

     从观察到的现象看,北京、天津、程度、武汉地区由于疫情发展较快,目前已经接近首轮达峰,疫情指数增速放缓,其他地区疫情指数仍在快速上升。

     已经达峰的城市中,60%的疫情搜索指数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界限,代表人员流动的拐点。一般大部分城市回落到60%左右时,人员流动开始从下降转为上升。目前,有11个城市的疫情搜索指数从峰值回落到60%附近或以内,人员流动开始明显修复。其中大多是第一波受影响的华北城市,如北京、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等。

     地铁客运量方面,北京上周的前三个工作日地铁客流量同比上上周分别+29%/+77%/+%,分别恢复至年日均客流的36%/39%/45%,客流复苏已经出现曙光。此外,部分北方城市如天津、长春、沈阳、石家庄等和西南地区城市如重庆、成都、昆明等的地铁客流也都共同呈现恢复态势。

     据第三方预测,一线城市正陆续逼近感染达峰点。上海达峰时间在12月24日,在全国进度排名/;深圳达峰12月22日;广州预计12月26日达峰。

     从相关数据和第三方统计看,第一轮疫情冲击的华北城市已经到达拐点。部分人员流动数据有所恢复。其余一线城市也都接近拐点,预计达到峰值消费场景将从冰点后有所恢复。

     上银基金认为,中长期来看无需过于担心消费的复苏,消费受社会文化和个人习惯的影响,远远大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消费有较强惯性。尽管过去三年的消费节奏被打乱,但之后还会回到原有的轨道,过去三年积攒的超额储蓄率将成为有力支撑。

     短期来看,在大盘盘整的阶段容易出现强势股补跌和个股的较大调整,对心态是一种考验。左侧布局时应尽量回避近期的强势品种,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投资风格进行平衡布局。

     解析印度制造业的优势及劣势

     从年中美贸易冲突开始,到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引发了前所未有的      虽然短期内印度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但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印度相对于我国的优劣势。

     以下为上银基金归纳整理印度的优劣势:

     1.印度的优势:

     第一,经济体量大且经济增速快。年至年,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速为7.7%。年赶上中国(7.4%),年首次超过中国(7.6%vs.6.9%)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年以2.85万亿美元超过法国和英国,上升至美、中、日、德之后的世界第五。

     第二,人口红利和广阔市场等优势。与越南的万人口基数相比,年,印度的人口规模(14.15亿)超过中国(14.13亿),且15-64岁的劳动年龄段人口的比例为67%,年龄中位数不到28岁,每年有超过万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

     与此同时,广袤的市场腹地、趋于完善的电子产业链、更发达的软件信息产业、与欧美接轨的语言能力,都让印度初步具备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资质。

     印度也明确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年,莫迪上台后,提出“印度制造”计划,要将制造业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5%提升至25%,推动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工业化重新成为经济发展目标。

     年,印度又提出“电子产品国家政策”(NPE),计划到年生产10亿部手机,其中6亿部用于出口。

     2.印度的劣势: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路况配套设施差,印度陆运物流成本比中国贵20%-30%左右;印度电力价格与中国相近,但印度经常停电影响工业生产,印度用水价格约为我国的3倍左右。

     第二,劳动参与率问题。尽管印度有9.48亿劳动年龄人口,但印度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仅为中国的十分之一左右,且年,印度15岁及以上成人识字率仅为72%左右,因此其劳动力优势并没有想象中明显。

     3.总结:

     年金融危机后,因成本要素驱动,产业链即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年,因中美贸易摩擦,企业为了分散风险,采取“中国+1”的多元化战略,全球布局。年,新冠疫情暴发,产业链进一步分散。但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的产业链转移,短期内中国的优势地位都不会改变。尽管中国的人口红利日趋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但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巨大的市场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为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综合来看,印度市场看似吸引力较强,但实际情况与想象还有一定差距,这也导致了一些台湾、美资企业等公司从印度撤资。

     总的来说,越南、印度等全球任何单一国家短期内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中国也需警惕产业链的过多和过快外移导致的产业空心化。对高、中、低端任一环的产业转移,我们都应该慎之又慎。

本文源自:证券之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