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手机了解孩子冰山下的渴望,6个

2022/12/3 来源:不详

关键词:“冰山下的渴望”,网课,手机上瘾,内驱力,教育内卷

手机,在很多家长眼里,如同洪水猛兽,吞噬了孩子的成长。

事实上,也确实有一部分孩子的成长,毁在了手机和手机上的游戏里。

案例1:因为学习压力大,沉迷在手机中的自我

一个高二的男生,对高中的课程有些力不从心。压力下的孩子在假期里接触到父母的手机,被手机中的小游戏吸引,从游戏里找到了自我,于是开始逃避一切和学习有关的事。

终于在一次被老师训斥后,再也不去学校了。从此每天窝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成天与手机为伴,不出门,不交流,不运动,不说话,不上学。

案例2:知道手机的问题,但控制不住自己

另一个初一年级的孩子,妈妈半夜上卫生间,发现儿子房间内有微弱的亮光,以为孩子忘了关灯,走进去(本想帮孩子关灯)却发现孩子枕边的手机,便打算帮他把手机拿起放好,但手一摸到温度很高的手机,便知道孩子又玩手机了。

不料就在妈妈拿起手机的一瞬间,孩子蹭的坐起来,一把夺过手机,那一双怒目圆瞪的眼睛,让妈妈觉得这还是我的孩子吗?

在几位妈妈私信我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中,几乎无一不是和手机控制困难有关。可以说,在家庭教育中,手机和手机上的游戏几乎成了孩子学业道路上最可怕的敌人。

其实,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来说,手机依赖症的背后,是孩子自我控制感的被剥夺,是自主成长的不断迷失。

手机是工具,但为什么就成了孩子成长的敌人?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的品牌开创者,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在自己的家庭里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甚至连自家产的一部IPAD都不给孩子买。

道理很简单,这些技术产品的开创者,更深刻的知道在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力量面前,孩子脆弱的自控能力的是多么的渺小。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手机游戏会让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达到峰值并引发“心流”(一种类似高度专注、高效思考地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状态)状态,对很多孩子来说,在游戏中他们获得了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所不能获得的良好的控制感。

关于手机和游戏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各种专著和论述已经足够全面,所以本文就仅作列举,不再赘述了。

1、屏幕时间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注意力和行为等问题的增加呈正相关:你在屏幕前花费的时间越多,你的身心健康水平就越差,自我调节能力和执行功能水平也就会越差。

2、夺走了你的控制权:在屏幕里获得的控制感,意味着你在现实中的控制感、自主感正在逐渐被剥夺。

3、手机和手机游戏夺走了大脑本该用来培养健康控制感的时间:比如睡眠、运动、休息、非结构化的由儿童主导的游戏,以及与父母和朋友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互动。

4、降低共情能力:总是盯着屏幕的孩子,其同理心水平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比如“网暴”。

5、手机和手机游戏,也是不良内容的入口,会成为侵害孩子们成长的“毒药”。

有人说,如今国内的教育内卷上,某种意义上不是“拼爹”、“拼家底”,而是“拼手机”、“拼手机控制能力”的时代了。

我们看到,手机和手机上的游戏等应用正在侵害孩子们的成长,危害他们自我控制感的养成,成为孩子们内驱力养成的拦路虎。

其实,大多数孩子们自己也明白,一旦拿起手机就很难放得下,这也在倒逼着孩子们不得不学会自我监督,自己给自己设限。

但是,孩子们还不够成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强大的科技产业面前,力量还是有些太过渺小。

所以,孩子们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

6个办法,让孩子放得下手机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但我们又如何能让孩子免受其害,让孩子能拿起来,又能放得下手机?

根据著名临床心理学家、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和青少年学习技巧、亲子互动和焦虑管理的导师奈德.约翰逊的自驱型成长指导理论,结合国内现状和本人十多年在编教师以及家庭教育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父母其实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父母做好榜样

国外有调查显示,60%的家长担心孩子们会在屏幕上花费了太多时间,但70%的孩子却认为他们的父母也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当很多父母提醒孩子不要玩手机的时候,可能会被孩子直接回怼:凭什么你大人能看我就不能看?

不错,在电子产品面前,很多大人自己也做不到自我控制。

要想给孩子管理手机提供有用的帮助和支持,作为父母和大人,首先自己就必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电子产品使用的模范。

家长可以这样做:

和孩子分享你在监督自己使用电子产品时候的矛盾和问题,让孩子知道大人也有和他一样的烦恼;告诉他你找到的一些有用的或者对你认识的人有用的电子产品管理小方法、小技巧;告诉你的孩子,当他和你说话时如果你在看手机,请孩子提醒你别看了,而你要为这样的行为道歉;当你要做重要事情的时候,为了避免自己控制不住想要拿起手机,请你把手机交给你的另一半保管;让孩子看到你的努力。当孩子看到父母为管理好电子产品使用所付出的努力,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向父母学习,努力管理好自己对电子产品的使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