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个方面出发,探讨知识付费的价值所在
2023/12/16 来源:不详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www.jk100f.com/向终身学习者致敬。前段时间,《罗振宇的骗局》这篇文章刷屏了,新媒体小编又有话题可写,挺罗派和倒罗派开始了新一轮争论。事实上,这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从年知识付费这个概念火起来开始,关于其价值的探讨,一直没有消停。本文拟从以下三个问题出发,客观地探讨知识付费的价值到底在哪里。知识付费的作用知识付费的缺陷该如何面对知识付费一:知识付费的作用市面上的知识付费产品,大体而言不外乎三类。一为技能提升,典型如PPT课程,时间管理课程,写作课程等等。二为思维认知,典型便是《得到》APP上的各种订阅专栏,如经济学课,心理学课等等。三为兴趣爱好,如某某带你读名著,某某为你解析最美古诗等等。第三类课程比较特殊——受众本来就不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以兴趣或消遣为导向的。通常来说,主讲人只要能带给他们情操上的陶冶就足够了。至于能否带来实际的、可见的改变,其实并不重要。故,对知识付费价值的质疑,其实主要集中在前两类。本文的重点探讨对象,也是这两类产品。首先,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人的两种不同的认知路径与行为模式——图看起来有点晕?没关系,我们来一逐个做分析。路径一有一只小青蛙呆在井里,他觉得世界就只有井口那么大,认为自己拥有的是全世界——这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一只小青蛙呆在井里,他知道井口外有一个更大的世界,但那个世界到底长什么样子,他不知道——这叫知道自己不知道。在这个方面,知识付费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人完成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转变。举个例子:我报名学习了一个excel课程,学完了之后,真正要用的时候却发现,理论跟实践存在脱节。你跟我说了这个函数的功能以及运用场景,我真的手头有一张表单要处理数据了,也知道要用这个函数,却发现还是用不出来。这时候就会有人说,看吧,这课没用啊,还不是得靠实践。真的是这样吗?注意我刚才的措辞——“也知道要用这个函数”。在那个场景下,由于之前已经上过excel课,我至少具备这样的意识:选择函数是最优解。至于不知道怎么用这个函数,没关系,百度XX函数的用法,一下子就出来了。现在作另外一种假设:如果我没有上过excel课,碰见同样的问题,我极有可能采取的方法是:手打。尤其是,excel往往具备这样一个特点:不管你处于任何段位,都能找到解决方式。尤其是,当用函数只要30秒,不用函数也“只要”30分钟的时候(如果花费时间过长,可能会倒逼使用者寻找更优解)。如果我事先不知道存在这样一个函数,能解决这样一个特定问题,我基本上就会选择用最笨的方法。但30秒和30分钟的差距是巨大的。同样的问题哪怕再出现一次,那也是1分钟和1小时的差距。用更流行的话来说,知识付费至少能给你具备某种意识和信息储备,让你脑海中有一个基本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这样的操作。否则,要么不知道excel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把excel误解为一张储存数据的电子表格;要么隐约感觉到还能有更方便的操作,然而打开百度,却不知道应该在搜索栏中敲下怎样的关键字。总结一下:我不知道excel有函数功能,理所当然认为处理数据就应该全靠计算器+手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知道excel有函数功能,但我不知道怎么用——知道自己不知道。写作课也一样,上了写作课,不能写出爆文,但至少自己能体会到自己和高手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知道自己不知道。否则,你只会看着那篇文章说: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怎么怎么样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就是知识付费的作用:它至少为你树立了某种标杆,让你能清晰地看到,某个领域、某种技能、某个行业的高度与基准线在哪里。标杆本身,至为重要。因为这关乎意识,在某种意义上也关乎审美与品位。人与人拉开巨大差距的第一步,就是是否具备某种意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看到目标,到不了,还能挣扎,还能有进步的可能,不知道还有目标,便也到此为止了。第一只小青蛙,在井里呆了一辈子,怀着自己拥有全世界的幻想死去;第二只小青蛙,可能想出去看看,努力了,成功最好,蛙中精英;觉得太累,放弃了,偶尔看见井口停着一只鸟儿,也能真心为它喝彩。前面举的例子还只是技能提升类的,涉及到认知升级类的,便更是如此。先知道标杆在哪里,先想到,才可能做到。至于想到之后,要不要做,做到什么程度,那是后话,也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第二个重要转折。路径二从不知道自己知道,到知道自己知道这个路径上,我想先举个自己的例子。我从小到大数学就很差,到了高中更是如此。我很勤奋也很苦闷:每次拿着问题去问老师,老师都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的对话往往是这样子的:“老师,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从何入手。”“AC之间先连一条辅助线。”“老师,你是怎么想到连辅助线的?”“……”就是那第二个问题,高一高二碰见的所有数学老师,都不能给我满意的解答。直到高三我找到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我们的对话变成了这样:“呐,你看这个图形的构造,是XXX。”“老师,那为什么你一看到这样的图形就能反应出来,我就反应不过来呢?”“这些题目千变万化,但都是由五种基本套路演变过来的。来,我给你总结总结,你拿着这个模板,多去练多去套,自然就能慢慢反应过来了。”我很满意。高考的数学成绩,是我高中三年考得最高的一次。老师,你怎么想到连辅助线的?老师,为什么你能想得到,我就想不到?当时的我,只是本着”不把问题搞清楚好不爽“这样的心情提问的,事后也并没有多想。一转眼,大学四年过去了。年,购买了某付费专栏的我偶然间读到一个概念:元认知。回想起过往经历,竟觉得天雷地火。元认知: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我认知与理解的对象,是我自己的思考过程——人所独有的反思与理解能力,使人区别于动物,而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强弱。因为,元认知能力,是关于能力的能力。读到这样的概念和阐释,再回想起自己追问了三年的数学问题,我是庆幸的——原来那个时候我就有了观察自己思考路径的意识,并将其与他人的思考路径进行对比。我所不知道的,是那样的意识和思考,原来有一个名字,叫做元认知。我有某种能力,但我不知道自己已经具备某种能力——不知道自己知道。我有某种能力,也很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具备这种能力——知道自己知道。这就是知识付费(尤其是认知升级类知识付费)的第二个作用——概念引导。一个正确且清晰的概念,是对某一对象的高度概括,故而具备一定程度的抽象性,故而进一步,具备一定程度的普适性。这就意味着,拿着这个概念,我能将其背后的原理运用到各种领域。拿元认知这个例子来说。假如我没有碰到这个概念,不知道其背后指代的是什么。那两个关于辅助线的问题,有可能就成了绝唱——毕竟,顶着高考拿高分的巨大压力,我被倒逼着做那样的思考,而当真的步入社会,温水煮青蛙的日子,也是可以过的。而现在我知道了,我不仅知道,且跟过往经验对照,对照之后发现自己这种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价值——很显然,接下来在任何场景下,我都会刻意地引导自己,动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于是,思考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正反馈,再于是,持续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在这部分思维导图中,我没有加上“不实践”——人一旦亲身体会到一件事情的价值,自然会获得持续做这件事的动力,实践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真正有效的刻意练习,都是建立在足够清晰的概念之上的。而根据我的经验,一个品质上乘的知识付费产品,是能够给到你一些足够优质的概念的。二、知识付费的不足前面讲到了知识付费两点重要的作用:给标杆和尺度给意识和概念知识付费当然是存在缺陷的。而一直被人诟病的碎片化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市面上有相当比例的知识付费产品,其实已经做到了体系化。更大的问题在于:知识付费产品提供的知识,不够纵深。拆书帮帮主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提到了成人教育五大公理,其中一条,是“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其内涵大约是这样的:随着个体的成熟,个体的时间观会发生一种变化,从知识的未来应用转向立即应用。所以,成人学习没有必要过分追求理论的深入、体系的完善、细节的论证,足够解决问题就好。知识界一直宣扬的观念,也是“知识学了要有用”。如果是这样,那么那些务虚的、“无用“的学院派和理论派,他们的价值在哪里?继续举例子——小A报名参加了《新媒体运营实战技巧90招》,当谈到如何促进粉丝活跃这一章的时候,讲师说:比如我,就为学员设置了打卡群。小A兴冲冲地回去,也为自己的用户设置了打卡群,结果反响平淡。小A很奇怪,为什么不行?后来,小A看了心理学的书,才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其实是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明确习惯的价值——有追求这个价值的意愿——将意愿行为化。所以,如果想让用户养成打卡的习惯,并不是让用户机械地重复“打卡”这一动作就可以的。讲师能告诉他们的只能是:打卡是可以尝试的一种方式,因为我成功过。但很少有讲师能说清楚为什么会成功,以及在何种状态下不会成功。如果不理解这个事,哪怕打卡真的有效,也只是依葫芦画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效果不佳的时候,也只会想当然地把事情理解为:这只是因为用户特性不一样。相反,如果理解了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学机制,那么小A就回去反思:我是不是只是让用户简单地机械重复?我该用什么样的话术和引导方式,让用户感受到养成这个习惯是真的有价值的?后一种运用知识的深度,光靠知识付费,是比较难获取的。尤其是,知识付费到了今天,在头部大V已经收割完红利后,中小V若想突围,只能依靠更具体的场景。如某大V已经把写作的基本原理说得比较透彻了,中小V若还想寻求差异化,只能从更具体、更实用、更接地气的角度切入,比如职场写作。于是,技巧性更强,理论性更弱。效果立竿见影,但天花板也很低。故,优质的知识付费产品,确实能在短期内给人一个比较大的提升,无论是认知还是技能。但也很容易碰见瓶颈,如果想持续获得提高,不靠书本是不行的。三、如何面对知识付费警惕概念可能有人要问了,刚才不是说给概念是优点吗?为什么现在又要警惕?理由有两个:1.清晰且真正有价值的概念,数量是极少的。大部分看似新奇的概念,都是原有概念的延伸或变种,而且基本上,没有原来的那个好。2.人本能对反常的事物好奇。用新奇的概念吸引眼球,从商业逻辑上讲,是应有之义。但作为用户和读者,应注意甄别、对比,且学会以平常心待之。提高思辨能力新媒体写作的第一禁忌,就是写“光荣伟大正确”的东西——立场要鲜明,态度要坚决,哪怕是偏激的,也比和稀泥强得多。故,99%的新媒体文章,论证都是片面的。学习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同一份材料,摆在不同的人面前,效果千差万别。没必要媒体一说知识付费是骗局,就大呼罗胖是骗子;也不必媒体一鼓吹知识付费是良药,就一瓶整吞。挑选知识付费产品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