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你跟写作牛人之间只差

2025/1/21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b_zx/r4alm4i/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回独立思考的原味。”

整理写作素材,一直是个令我头疼的大难题。

我曾用笔记本分门别类地整理平时的信息素材,有素材笔记本、读书笔记笔记本、工作记录笔记本,以为这样能让自己的素材整理更清晰明了,结果却是因为笔记本太多,自己陷入了一片混乱。

也曾跟风使用过电子笔记本,但是每当有想法掏出手机想记录时,想法就不翼而飞。而且使用电子笔记本时,我很少会去翻阅记录过的各种信息素材,利用率很低,可能是我个人更喜欢手写东西和翻阅纸质的书。

直到我看到奥野宣之老师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整理信息素材的方法。

奥野宣之老师毕业于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专业,有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是日本媒体界著名的“笔记本作家”,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日本商务人士中很受欢迎,出版的书籍累计销量超50万册。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是奥野宣之老师使用笔记本十多年的心血总结。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通过”一元化笔记法“能有效地整合所有信息,还能利用笔记本进行知识输出。

接下来,我将从一元笔记法的优点、如何利用笔记本积累素材和如何利用笔记本进行知识输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01、只需一本笔记本,任何人都能活用信息

什么是”一元化笔记法“呢?

简单来说,就是把你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要记录的信息都集中写在一本笔记本上,不需要分类整理,只要按时间顺序记录就行。

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①简单方便,不会造成思维混乱

我在使用笔记本分类整理素材时,总是会因搜集来的素材该记在哪个笔记本上而纠结半天,很浪费时间。而且在要用到某个素材时,也常常忘记记在了哪个笔记本上。

”一元化笔记法“就避免了这些烦恼。我们无需对辛苦搜集来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只需把他们通通记在同一个笔记本上就行。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方便我们记录。

②可以持续长时间使用

如果分门别类地整理素材,很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最终会放弃继续记录。但是”一元笔记法“不会让你有任何负担,因为它不需要你有任何心理准备,只需要你有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和你的想法。

③自由度很高,可以随意调整

你可以在笔记本上随意书写,不用像在电子笔记本上那样需要模板,需要调整字体大小、颜色和行文间距。你可以剪贴一些有意思的图片,也可以随手涂鸦,不用在意太多的条条框框。

而且,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喜好更换不同的笔记本,不用像手账本那样,只能一年一换。

可能你还会担心,这样大杂烩式的记录,会让你难以找到想要的信息。不用担心,只要遵循三条原则,就能解决。

规则一、一元化。

就是前面所说的,不用分门别类整理,一股脑地把你想记录的所有信息都写在一本笔记本上。

规则二、时序化。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在记录信息时,要添加详细的日期,细化到年月日。比如说年6月9日,你可以记成六位数字的日期。

另外,当一个笔记本用完时,要在封面上写上序号和使用的时间段,例如:-,表示第15册,上面记录的是年5月3日到年6月9日的信息。

这样就很清楚那一个笔记本记录了什么时候的信息了。

规则三、内容索引化

在开始用笔记本时,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空出来,最后写完笔记本时,可以在这两张空白页上写上简单的内容索引表。

另外,你也可以在电脑上用电子表格制作索引表,每用完一个笔记本,就在索引表上补充信息。

只要遵循这三个简单的规则,你就不用担心找不到想要的信息了。

02、如何积累素材:让笔记更具可读性的小技巧

做笔记时,虽然不用分类整理,但是我们利用一些小技巧让笔记更具可读性,同时又能快速记录。

①首字母略记法

我们可以在写熟悉的地名时,使用这种方法,比如:广州→GZ、北京→BJ。这样的略记法,可以节省记录的时间,也能让笔记看起来更简洁。

②内容符号化

可以将一些经常会写的主题内容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比如:M-电影,R-阅读,素-素材,这样不仅能快速记录,也能确保自己笔记的私密性,其他人看不懂这些符号的意思。

③巧用分隔线

在每一条笔记的末尾画上分隔线,能让笔记更一目了然。而且你还能用不同的分隔线分隔不同一天的笔记,这样翻阅笔记时,你就知道这条分隔线分隔的笔记不是同一天的。

④利用”葱鲔火锅式“笔记

在写读后感或是做工作会议时,可以用这种笔记形式记录,即”摘抄+感想“。用表示摘抄部分,用表示感想部分,这种交叉记录的笔记,大部分会成为你将来知识输出时的灵感或素材。

笔记不仅要运用到工作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也要使用,不要认为家庭生活不过就是吃吃睡睡,就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也能挖掘出很多有趣的东西。

03、如何知识输出

你可能会很奇怪,这不是一本关于信息整理的书吗,为什么还涉及到知识输出的部分?

因为我们整理信息的最终目的就是能进行知识输出,所以奥野宣之老师在再版的书中增加了这一章节,为我们总结了5个活用素材的技巧。

①收集——积累尝试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②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③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④顿悟——创意的产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⑤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

如果把知识输出比作开花结果,那前面三点就是堆肥的过程。

美国著名作家娜塔莉·戈德堡曾在《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一书说过:”我们的身体是垃圾堆:我们收集经验,而丢掷到心灵垃圾场的蛋壳、菠菜、咖啡渣和陈年牛排骨头,腐烂分解以后,制造出氮气、热能和非常肥沃的土壤,我们的诗和故事文章便从这片肥沃土里开花结果。“

我们常说”“输出倒逼输入”,我们为了能写出好文章会不断阅读,不断搜集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这个就是我们输入的过程,而笔记本就是我们输入的载体。

我们不停往笔记本这块土地扔各种垃圾,垃圾不断地堆积发酵,分解出能制造肥沃土地的物质,最终这块肥沃的土地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通过笔记本,我们不断和过去的自己对话,反复思考过去的想法,然后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到同一件事,最后产生新的想法。

勤于动手,才能让思考更进一步。

04、结语

奥野宣之老师曾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一书中说过:“读书让生活更加充实愉快,写读书笔记可以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

用笔记本记录信息,是对过去自己的记录,每一页笔记上都记载了自己的人生的体验和思考,我们能从这些信息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激发更多的灵感和创作。

所以,手边要常备一个笔记本,不用分类,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你的所有信息。虽然笔记杂乱无章,但只要你反复翻阅重读,你就能找到有趣、值得一谈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