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4年,从不拒绝孩子刷小视频自控力培养

2022/11/15 来源:不详

说起电子产品,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咬牙切齿,认为都是因为手机,尤其是游戏和小视频APP等,让自己的孩子因此沉迷,每日虚度。

不少家长对孩子如此的行为总是如临大敌,认为一个孩子若对这些感兴趣,人生都要没救了。

前几天,4岁的女儿也要求我给她看手机小视频,而且这次是一大早刚吃完早饭那会,但是我却没有拒绝,而是同意了。

看到这,也许不少家长已经在心里嘀咕,这么宠溺由着孩子,能是什么合格的家长,这孩子大概率是没什么出息了。

那是一个平凡的早晨,当女儿面对我第一句话是“妈妈我要看小视频”时,我的内心是比较慌乱的,因为我自己也曾沉迷小视频,每次一刷就停不下来,它的推荐机制确实让人沉迷,以至于我卸载又下载,反复多次后它依旧还在我的手机内。

一听到孩子的要求,有一瞬间我认为自己是失职的,竟然让这么小的孩子“迷上小视频”,但一如既往“宠溺”孩子的我,在最短时间内调整了自己的内心状态后,就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因为我知道这不是她的错。

有调查数据显示,移动设备的使用率在幼儿中增长迅速,有40%的儿童在他们能熟练说话之前,就已经开始接触平板或智能手机。

不仅我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拥有一种电子产品早已不是稀罕奢侈的事,在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中,走访英国的总导演陈一佳甚至表示,在英国,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开始使用电子产品,而上学后则人手一部平板。

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

同样的,如今我们的出门通行支付社交娱乐等,都离不开一部智能手机。

就我家的情况而言,我和先生人手各一部手机,店里因经营需要,一台被淘汰的智能机也依旧每天在岗,除了手机外,我还有一台电脑,因为孩子的早教需求,特意又为她配了一部二手平板,对孩子来说可谓无处不在的诱惑。

而除了硬件不缺外,我们家在电子产品方面氛围也不乐观,每天早晨她看到我的第一眼,我几乎都在用电脑码字,而空闲时间我和先生也经常性会用手机看看时事热点,刷刷小视频,追追剧,年幼的孩子自然会被这种氛围所耳濡目染,发出的声音、新奇的画面都是激发她渴望的根源,因此她要求看某音玩手机这事在我看来并非是“堕落”,而是完全合情合理。

因为深知沉迷电子产品对孩子身心的危害,对于孩子一大早要求看小视频行为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拒绝的,但犹豫再三,我还是同意了孩子要求,但这并不是斗不过她,而是我深知拒绝带来的副作用要远大于同意。

根据蒙台梭利的说法,能让孩子专注做一件事的原因,是他内心有一股原始的冲动,就像是一种模糊不清的精神饥渴。

试想一下当前有一部热播剧,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在看都在聊这部剧,身为集体中的一员,你能抵抗的住自己内心的冲动吗?你难道不会好奇这部剧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这么多人都引起共鸣?

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为了追剧舍美容觉熬通宵,为了阅读心爱的小说跟父母打游击躲被窝拿小手电筒看,为了吃美味垃圾零食舍弃营养丰富的餐费。而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做的背后,也都是“父母为了我好”,他们不希望小说荼毒我们的心灵,不希望垃圾食品伤害我们的身体,可一味的阻止和拒绝有用吗?结果显而易见。

每个父母都是从孩童时期过来,因为我也经历过被拒绝后的倔强和不息的渴望,所以我懂,比起拒绝,不如顺她意。

连我自己都难以自我控制,也担心孩子会因此沉迷,我却依旧不拒绝让孩子接触小视频,除了我们无法让小视频完全剔除我们的生活外,我也深知生活中诱惑甚多,与其拒绝那个容易让孩子受诱惑的事物,不如让孩子在诱惑面前提高拒绝能力,学会自我控制。

一、让孩子参与自己每天的生活计划对于孩子的日常,每天一早我都会与孩子一起商讨定制,其实不管孩子想不想刷小视频,对于她一整天的安排,我都尽量让运动量、学习时间和玩乐比例相对和谐,因此对于她想要首先刷小视频的想法,我并没有十分反对。

尽管我担心孩子刷小视频会沉迷,但让人意外的是,第二天后,孩子就要求制定新的计划表,而新的计划表里根本就没有小视频这个项目。

当天计划表VS第二天计划表

在心理学上,人们普遍认为从2岁开始,孩子会进入心理反抗期,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有自己的想法,爱唱反调,喜欢跟大人对着干,他们不分好坏是非,只针对大人言行,大人说不他偏要,大人说可以他反而不在意了,通过如此针锋相对,以此来表达自己自我意识的主权。

这时期的孩子就是一只极易炸毛的猫,只有顺着毛捋,才是最佳抚平孩子情绪和进行和平对话的方式。

也因此对于孩子的请求,我甚少反对,我会顺着孩子的想法和要求,跟她共同制定她想要又适合她的时间表。

二、给孩子自己掌控时间的权利对于我们共同制定的时间表,也许不少家长已经发现有一项“不足”,那就是不够严谨,连相对应的时间都没标上。

其实这并非是失误,而是我让孩子自己掌控时间,提高孩子积极性的一种方式。

一直以来,就有不少家长抱怨孩子的时间表制定了一张又一张,就没有一次实施成功的,其实对于自律性不强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墨菲定律。

当我们为了完成时间表而去做一件事时,我们做事的目标就成了“打卡”,原本要做的事反而成了附加目标,为了完成打卡,我们会过度紧张自己的表现和安排,这种紧张的情绪和被动的状态同时也会影响要去完成任务的孩子,当我们越紧盯孩子时,孩子反而因为你的紧盯而引起紧张和反抗情绪,故意作对,结果导致其中一个时间表项目失败,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孩子反而自暴自弃,什么事都不想好好做了。

因此,为了不给孩子过于施加压力,让孩子更有自主性,我会与孩子共同商讨每项所需的时间,比如小视频20分钟,画画30分钟等,让每一项都更具有灵活性,这样调好闹钟,孩子就会更自愿去做,时间到了也会更自觉接受结束的结果。

三、提前告知结束形式在我家,我们为孩子制定计划表时,通常通知结束时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倒计时,一种是以一件事情结束为结点。

倒计时比较好理解,就是调好闹钟,可以使用手机端、小闹钟或专门的计时器都可以,当闹钟响起时,就代表要结束当前这件事,开始准备进入下一项。

而以一件事为终结,则多用于看绘本、学习、运动等,比如2本绘本看完后“看书”这项就结束了,语文学完几页后就结束,跑步几圈后就算完成,以此让孩子彻底放松,无需担忧正在精彩时刻被突然打断,留下余念导致心神不宁,影响下一项目的专注力。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的社会诱惑越来越多,对于孩子,我们注定无法一辈子将他们圈养,我们也没有能力替孩子一直阻挡诱惑,想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顺利健康成长,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直面诱惑,并懂得克制。

手机app越来越多,电子荧屏节目越来越精彩,你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帮孩子控制屏幕时间吗?欢迎一起讨论。

——我是小皮育儿经,育婴师一枚,职场妈妈,带娃码字

——多平台优质原创作者,孕产、育儿、儿童心理研究爱好者

——孕育、带娃是当家长一生的事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