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成为中国博世,经纬恒润汽车电子龙
2024/10/20 来源:不详(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联证券贺朝晖黄程保)
1.20年成长为汽车电子领军者
1.1业务完成“三位一体”布局
公司于年成立,业务覆盖电子系统从研发、生产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各个阶段,服务领域包括汽车、高端装备和无人运输等。
经过19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逐步确立了在国内汽车电子领域的领先地位。以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起家。成立初期公司的业务包括:软件代理、针对电子系统产品的共性技术为客户提供研发和服务的解决方案。
1)软件代理业务:包括MATLAB、DSpace和Vector等,其中Vector用于汽车总线网络的设计、建模、仿真、分析、测试以及ECU的开发、测试、标定和诊断等过程;
2)年承接了东风发动机仿真测试设备项目,逐步积累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经验。
前瞻把握行业趋势,控制器产品矩阵丰富。
年公司成立汽车电子产品业务部门,开始研发车身类控制器,并于年配套一汽解放,实现电子产品的首次量产。
公司本身会为主机厂提供电子电气架构咨询服务,因此对汽车行业发展具备前瞻判断,凭借在车身类控制器积累的经验,逐步将汽车电子产品拓展至智能驾驶类、智能网联类、底盘控制类、智能座舱类和新能源与动力系统类。
汽车电子产品量产供应的主机厂包括一汽、上汽、广汽、吉利、长安、长城、蔚来和哪吒等。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量产配套上汽荣威RX5车型,实现自动驾驶电子产品首次量产的同时打破了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根据佐思汽研数据,年公司乘用车新车前视系统(ADAS产品)装配量为17.8万辆,市场份额达到3.6%,是当年中国乘用车新车前视系统前十名供应商中唯一国内汽车电子企业。
AUTOSAR(AUTomotiveOpenSystemARchitecture,汽车开放系统架构)是致力于制定汽车电子软件标准的联盟,该联盟成立于年,成员包括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半导体和软件公司。
AUTOSAR将控制器软件分为三个层次:BSW(BasicSoftware,基础软件模块)、RTE(RuntimeEnvironment,实时运行环境)和ASW(ApplicationSoftwareLayer,应用软件)。三个层次中BSW部分模块与电子控制单元硬件耦合,应用软件一般独立于底层,便于进行移植。
AUTOSAR对汽车电子软件架构的标准化定义,有利于提高软件的可拓展性和灵活性、提升软件的可复用性、降低产品和流程的复杂度和风险、提升软件开发速度和迭代速度、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最终实现整车应用之间的可互换性、供应商间的可互换性和车辆平台之间的可互换性。软硬件实力兼备,完成三大业务布局。
自研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后,公司逐步积累在汽车电子产品软硬件开发的经验,并于年加入AUTOSAR,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入该组织的基础软件提供商。
公司对汽车电子产品开发理解不断提升,积极投身到汽车新四化发展浪潮中,丰富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内容的同时,将自有业务扩展至电子产品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完成“三位一体”布局。
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内容逐渐丰富。
包括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与高端装备电子系统研发服务,为不同行业客户的电子系统研发过程提供各类技术解决方案、工具开发和流程支撑服务。
汽车电子系统研发服务又包括: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咨询、汽车网络开发服务、汽车电子安全咨询、汽车基础软件开发等多类服务,也包含整车电子电气仿真测试解决方案、汽车网络测试服务、实车测试服务、多学科建模仿真服务、过程改进及流程优化咨询服务等多种解决方案。
前瞻布局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于年进入该领域,为了实现高级智能驾驶系统出行即服务(MaaS)解决方案的商业运营,开发了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和车-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年至今,公司已经为青岛港、唐山港和日照港开展港口MaaS业务,进行集装箱和散货场景下的单车智能解决方案开发、智能车队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开发以及车-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为后续在乘用车领域提供L3及以上级别智能驾驶方案积累经验。
年9月公司新中标山东省济宁市龙拱港无人水平运输系统项目。
充分发挥业务协同效应。
三大业务在核心技术、应用场景、行业客户群等方面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实现了围绕客户多维度需求提供对应产品及服务的愿景,促进了公司与客户之间长期紧密合作,业务协同效应具体表现为:
1)汽车产品需要经过开发、测试、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最终投入终端应用使用。汽车的开发及测试通常由主机厂的研发部门负责,公司可以为客户研发活动提供覆盖研发工具、开发及测试完整流程的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
为客户研发活动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公司基于对客户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网络架构、硬件方案等更加直接且深刻的理解,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用于整车生产环节的电子产品;
2)随着SOA架构和智能网联技术在汽车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公司通过深入汽车产品的使用和运营场景,明确下一代智能汽车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需求,更好地积累关键数据、实现快速验证和迭代,从而带动自身的技术和产品持续发展。
公司深耕智能驾驶业务多年,形成了完整的港口MaaS解决方案,为公司贡献了潜在盈利增长点,提升增长预期,加速了公司在SOA架构、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HPC)、5GT-BOX、以太网通信、智能驾驶、OTA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1.2优质管理层引领发展
实际控制人表决权集中。截至年6月30日,董事长吉英存先生持有公司.94万股份,持股比例达到24.57%,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通过设置A/B股,吉英存先生持有公司特别表决权股份.63万股,表决权数量为.01万份,表决权比例达到44.34%,表决权集中有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
员工持股平台保证技术团队稳定。
公司设置7个持股平台对核心人员进行股权激励,分别是方圆九州、天工山丘、天工信立、合力顺盈、正道伟业、玉衡珠嵩、天佑飞顺,截至年6月30日,7个员工持股平台共持有公司8.71%的股份。
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公司的凝聚力,从而稳定核心人员和提升公司的经营状况。
管理层学历出色,产业背景深厚。
公司管理团队成员主要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理工类顶尖高校,学历背景扎实。以董事长吉英存先生、副总经理齐占宁、范成建和张博先生为代表的核心团队成员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从业经验十分丰富,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高度一致,有助于保障公司管理层相应战略决策的专业性与前瞻性。
1.3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重视技术研发,费用率领先行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贯彻坚持研发驱动的技术领先战略,不断巩固自身技术优势。
年到年H1,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65亿元、3.25亿元、3.52亿元、4.56亿元和2.79亿元,对应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24%、17.60%、14.21%、13.98%和16.71%。
从研发费用率来看,公司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位于行业前列。截至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项专利,其中包括个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达到38.59%。
从专利数量来看,公司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位于行业前列。
电子业务是主要营收业务。
年电子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98亿元,营收占比达到76.57%,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贡献业务。
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是公司起步业务,-年收入分别为6.17亿元、6.16亿元和6.34亿元,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11.55%。
规模效应已经形成。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39亿元、18.45亿元,24.79亿元和32.62亿元,3年CAGR为28.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1亿元、-0.6亿元、0.74亿元和1.46亿元,3年CAGR为90.86%。
受益于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浪潮,同时叠加公司前期的技术积累,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98.37%,销售净利率提升1.51个百分点达到4.48%。
2.智能化加速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2.1智能座舱具备千亿市场空间
智能座舱领跑智能化。
我们从供需两端分析,认为智能座舱将会领先智能驾驶实现大规模商业落地:
供给端:1)受限于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L3及以上级别智能驾驶落地暂缓;2)智能座舱功能安全等级要求低,落地后驾乘客容易感知,是展开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环节;3)座舱成为手机之后下一个流量入口,可实现流量变现,丰富主机厂盈利模式;
需求端:
1)电池加电机缩小性能差异,座舱科技成为重要购车因素;2)经过智能手机10年培育,消费者对舒适性和娱乐性需求提升;3)多模交互、HUD、DMS和OMS等功能的出现可以提升辅助驾驶阶段的行车安全性,培养驾乘客对于智能驾驶的接受度。
智能座舱时代,单车价值大幅增长。
座舱进入智能化时代,已有座舱单品升级叠加新产品或功能上车使得单车价值由传统座舱的-元(中控屏、信息娱乐系统控制器、机械式仪表盘、普通后视镜)变为智能座舱的-元(统计样本:液晶中控、座舱域控制器、液晶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HUD和DMS)。
智能座舱市场空间广阔。我们选取六种实用性较高的单品作为测算样本,分别是液晶中控、液晶仪表、座舱域控制器、HUD、流媒体后视镜和DMS,统计了六种单品从年到年H1的渗透率情况,结合各单品技术进展、功能性和安全性对渗透率情况进行预测,并对潜在的市场空间进行了测算。
我们预计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元,-年CAGR为15.77%。
根据我们测算,年6大智能座舱单品的国内市场规模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25亿元和76亿元,-年CAGR分别为4.19%、9.59%、52.25%、68.66%、51.88%和19.04%。
座舱电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