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安的真相
2023/5/29 来源:不详白癜风误区 http://m.39.net/pf/a_4575549.html
1
“腾讯要被中国移动收购了。”
国资继接盘了房地产行业之后,近日又隐约透露出入股互联网的心思。
伴随着近日互联网企业股价齐刷刷的“跳水”,是网络媒体国资入股互联网企业传闻的甚嚣尘上。
到年11月初,消息更是被证明了一半,阿里、腾讯和京东三大互联网巨头分别公开宣布和三大国资运营商合作,联通的股价更是一度被直接拉升到涨停。
要知道,作为一家经营十分稳定的国企,联通历史上涨停的次数可谓是屈指可数。
而在互联网行业之外,国资混改进入一个行业并非首次。
房地产行业龙头万科和绿城的大股东都是国资,保利和中海更是大国资背景。
互联网行业是否即将迎来“国资时代”?国资的进入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2
互联网行业国资化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滴滴“赴美上市”之前,不少互联网企业本身就已经有外资背景。
比如阿里的外资大股东是软银,由韩裔日本人孙正义控制。
腾讯的大股东则是南非的MIH,其母公司是南非报业集团。
京东的股权结构则包括沃尔玛、先锋集团、贝莱德集团、老虎基金等不少美国成员。
虽然我国的互联网巨头控制权还在创始人团队手中,外资股东们更多只是同股不同权的AB股财务投资,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资本们确实持有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
而由于资方原因,外资的财务投资更多使用美元投入,相应退出也需要美元作为退出的货币。
也正因如此,美股纳斯达克上市退出往往是最好的退出路径,如果考虑政策限制,港股IPO也不失为一种折中方式。
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兼做了港股IPO和美国ADR发行,京东和拼多多也是在美股为外资方铺设好了退出路径。
在外资财务投资的美元退出要求限制下,互联网头部企业都在谋求在外资方的退出路径,而相对应的,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中概股在美国的上市数据安全风险也就越来越大。
而头部互联网企业手握几乎全中国的人口数据,相应数据安全风险也极高。
因此,互联网行业“国资化”趋势显然不可避免。
3
事实上,近年来国资已然存在逐步进军互联网行业的趋势。
早在年和年,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的子公司网投中文,就成为新浪集团的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和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二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
新浪微博在美国SEC的文件中也明确表明中网投拥有一位董事的任命权,占微梦总董事成员的三分之一。
要知道,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非是新浪集团庞大主体架构中的“边缘主体”,而是微博实实在在的母公司。
而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对某音来说更是意义非凡,是张一鸣最早成立的头条系公司,早在年就已注册成立。
国资新股东对互联网行业的融资股东“成分”和数据安全的管控可见一斑。
对于字节和微博们而言,国资的进入更像是一种预防性控制。
除了董事会任命权,国资新股东还对企业的未来融资和部分内容决策拥有一票否决权。
也就是说,要通过审核融资资金来源和未来决策,变相防止“滴滴事件”的再发生。
有了滴滴的先例之后,拥有海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在引入资本时势必需要更谨慎,而国资对于企业未来融资的一票否决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一定融资方筛选的制衡效果。
虽然国资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互联网企业在融资乃至在美股上市的顺利度,但数据要素的合规性,也是互联网企业在用户数据扩张之后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数据要素市场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是必然趋势,在数据的权力确定和市场流通的过程中,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