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河南暴雨中的全民互联网救援
2023/1/12 来源:不详年7月21日上午8点7分,胡波发了一条微博:
“大家网络不好的时候可以记住这个古老的短信发微博号码:”
短短的几小时内,这条微博转发过万,24小时后这条微博被转发了.2万次。这不是什么实用小技巧,而是救命小教程。
此前一天,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全省89个县(市、区)个乡镇超过百万人受灾。
与人员受灾对应的,是通讯基础设施的破坏,这让普通群众赖以发出求救信号的移动网络从5G跌落到4G再跌落到G,甚至变成若有若无的仅可通信信号。
这,便是微博“退化”回短信时代的原因,而这也成为了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回归。
年,硅谷创业者杰克·多西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微博客产品Twitter,为了在那个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能随时随地发布消息,他将一条Twitter的长度限制在个字母,刚好可以用一条短信来发布一条信息。
比起之后所有的互联网信息呈现形式和呈现载体,在极端情况下,一条微博的个字刚好足以涵盖“我在哪”,“我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联系我”这些最为关键的信息。而短信通道的存在,更让那些失去网络信号的人得以发出自己的求援。
这些简短的文字,成为了协作河南救援的基础条件。
自发协作的千人志愿者团
7月20日晚间,随着雨情的消息逐渐通过微博和短视频的形式逐渐在灾区以外发酵,众多文档协同工具都迅速发布了自己的救灾协同模板或专用通道。
当晚20:57,家乡在河南的大学生Manto在腾讯文档上创建了在线表格《待救援人员信息》。截止到22日,这个文档更新了超过个版本,浏览量超过万次,保守估计数千名志愿者对文档做出了编辑。
文档也从最初的“待救援人员信息”,扩展到了“求助信息”、“避险地点”、“漏电地区”、“官方救援队信息”、“民间救援队信息”、“物资援助”、“心理疏导”、“医疗信息”、“给河南加油”等20个分表格,甚至衍生出了英文版本,由志愿者完成对核心信息的翻译。
在石墨文档、飞书文档、有道文档上,也都存在着类似的表格或文档,支撑着河南本地的信息大规模互换与对外界的结构性沟通。
这似乎并不是一个意外,因为比起其它媒介形式,文档仍是最易在互联网上传播且信息密度最大的一种形态。
以Manto创立的腾讯文档为例,该文档在7月22日上午(6小时之后)导出后的Excel文件仅为6.4MB,这大约与一个25秒的视频文件尺寸相当,但前者包含的却是整个河南最近更新的几乎所有救援信息。在Manto文档的修订记录里,可以看到许多人进来的第一目标,就是导出一份文档到本地。
文档类工具的另一个意义在于,与其它文字媒介产品相比,文档的可编辑、可互动性强,这是它跻身整场互联网救援中心位置的重要原因,这一优势让整个自组织的链条得以成型。
对于受灾群众来说,可能无暇顾及表格的分区、内容措辞是否得当,但在灾区外的志愿者,却可以及时将文档中出现的散乱信息整理到恰当的位置,为后续查询的受灾群众或援助组织提供便利。那些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散落在微博上、短视频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