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周报20221223行业动

2023/3/27 来源:不详

(一)装备制造业动态

日本机床的中国订单11月增长11%连续4个月实现增长

信息导读:机床订单是比较直观的反映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领先指标。从日本机床订单数据来看,我国进口机床数量连续增长,显示我国制造业恢复势头较好,相关投资稳步上升,企业信心较为充足。而美国由于持续加息,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对制造业投资有一定抑制。比较来看,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美国,对我国保持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有较好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一个问题,即我国高端机床仍存在较高的对外依赖。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在高端机床上仍相对落后,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有所制约,这也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

信息摘要:12月22日,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工作机械工业会12月21日发布的11月机床订单额(确定值)显示,日本机床订单量11月再度下滑,但来自中国内地的机床订单量则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11月同比增长11.%,达到亿日元。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机床订单量通常作为反映全球制造业投资意愿的指标。中国的机床订购订单逆势上升,可视为制造业投资意愿增强的信号,表明了中国市场信心的恢复,可以视作制造业乃至整体经济复苏的信号。

11月订单额同比增长11.%

根据日本工作机械工业会发布的数据,日本11月机床订单量为亿日元(约合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8%,已连续两个月下滑。其中,来自北美的订单额(确定值)同比下滑17%,降至24亿日元,已连续2个月出现负增长,是年7月以后、1年零4个月来的低水平;来自中国的订单额同比增长11.%,达到亿日元,已连续4个月实现增长。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制造业中用于加工零部件、制造机器和半导体的设备,也是生产工业品的基础设施,日本在高端机床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据赛迪顾问报告统计,日本在年有四家相关企业位列全球前十。

就来自北美的机床订单下滑原因,日工会的会长稻叶善治(发那科会长)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的政策利率已接近5%,以JobShop(代工零部件的中小制造企业)为中心,投资态度变得更加严谨”。

而中国的订单保持逆势增长,日本机床制造商发那科在10月的投资者问答中表示,中国市场对智能手机需求的放缓对机床订单也产生影响,但电动汽车的需求仍将很高。

“去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增长率超过了%,今年前10个月的增长率超过了%,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非常大。机床的产能方向也应该适时调整。”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汽车分析师张翔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仅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年的22.5%提高到年的近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在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个人计算机、空调、太阳能电池板、手机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制造业投资意愿回升

机床订单量通常作为反映全球制造业投资意愿的指标。据相关媒体报道,日本工作机械工业会负责人称,“在海外经济不确定性加强的背景下,客户不像以前那样急于引进设备”。

“我国的机床订购订单逆势上升,可视为制造业投资意愿增强的信号,表明了市场信心的恢复。因为对明年经济发展环境有了非常明确向好的预期,制造业企业也愿意投资扩大生产。”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分析表示。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佐证了他的观点,今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4.0个百分点。“各方面积极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推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投资要素保障,促进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解读道。

罗毅飞提到的各方面积极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事宜,北京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北京市发改委日前印发《关于推动“五子”联动对部分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试行)》,启动了首批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项目的征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2.5个百分点的贴息,期限2年,贷款实际利率低于2.5%的按实际利率贴息,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等九大领域4个细分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

中国经济复苏信号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进口机床订单的提升也被视作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号之一。

“机床作为生产工业品的基础设施,在制造业中处于相对上游的位置。加大对机床的订购,可以增加相关生产线,再去生产机器、转化成产品和服务,带动下游产业的恢复发展。”王鹏说,“不过,机床从订购回来到投入使用、促进实体经济的恢复发展,中间有一定周期,预计再用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就能加足马力生产出投入领域的产品。”

在王鹏看来,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各地不断出台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我国经济会逐步复苏。

同样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12月18日新闻发布会上的内容,自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举措实施以来,北京正在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应开尽开”。规上工厂、规上工地、商务楼宇已全面复工,42家市属国有企业率先复工、主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足马力生产。监测数据显示,12月17日,全市二产、三产客户用电量较11月中旬分别增长15.2%、19%。

北京各区、各部门迅速落实新政策,已取消、调整和优化到岗率、跨区通勤、核酸检测和查验等条政策措施。

另外,据王鹏介绍,近期随着复工复产阶段用人需求提升,广东浙江等地正开展反季节招工,“原本过年了是农民工返乡的时候,但为了解决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用人需求,广东、浙江等地一些企业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加薪等方式,希望农民工留在原地继续从事生产,甚至还有一些机构在最近派专人去劳务输出大省招聘工人进行生产”。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二)高技术制造业动态

汽车芯片自主率不足10%智能网联时代芯片瓶颈越来越高

信息导读:持续三年席卷全球的汽车“芯片荒”给各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汽车芯片对外依赖度很高,因此汽车产业受创也较为严重。汽车芯片技术含量虽然相对较低,但仍是我国汽车产业的突出短板,尤其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突飞猛进,这一短板的影响也在扩大。具体来看,目前我国汽车芯片中,低端芯片面临的主要是供给不足的问题,而高端芯片面临的是卡脖子问题,这个问题对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更加深远。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发力布局汽车芯片,在高端芯片的研发上更是投入了大量资源。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汽车芯片仍将承压运行,但是随着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也将逐步缓解。

信息摘要:“年,我们判断(中国汽车)芯片的规模约00亿美金,数量应该在-1亿颗/年的需求量。”在日前举行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GIV)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拿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年中国的汽车智能化渗透率超过了0%,年该比例会达到70%。单车芯片数量目前是00-个,到了电动智能时代将超过个,到了高等级自动驾驶时代会超过个。

“汽车芯片对最先进的制程要求不高,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成熟制程的产能不足仍是常态。”张永伟说道。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网联化的发展,更先进的智能芯片领域存在的瓶颈也将越来越高。

张永伟表示,将来当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向集中式方向发展的时候,芯片的数量可能会减少,但是对性能、算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成熟制程”的芯片能解燃眉之急,而智能芯片的制造是未来的技术关键。

轩元资本创始人王荣进也指出,智能驾驶的算力要求随着智能驾驶等级的提升而提高,芯片制程的要求则同步提高。

“现在汽车芯片国内的供给度还不到10%,也就是每一辆汽车90%以上的芯片都是进口的或者是在外资的本土公司手里面。这就决定了不论是小芯片,还是一些关键芯片、智能芯片,(伴随着)未来的需求越来越大,它的瓶颈也越来越高。”张永伟说道,目前不同品种汽车芯片自主率水平最高的不到10%,而最低的则低于1%,它们都需要摆脱进口依赖。

针对不同功能的芯片的市场发展导向,在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各界专家对此开展激烈讨论。

低端芯片亟待产能爬坡

“三年的芯片短缺使全球汽车的产量减产约1万辆,中国超过了万辆。”据张伟明介绍,年全球晶圆厂的开工数量个,年按照目前的估算是28个,其中有1/可以为汽车提供产能。但多数新增产能仍处在建设爬坡区,而且为汽车芯片专供的晶圆厂少之甚少,这导致汽车芯片供应相对偏紧的状态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此前,中国汽车产业峰会上,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表示,现在缺的基本上是低制程的MCU芯片等,大算力的芯片目前行业暂时还不缺。本次峰会上,自动驾驶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刘卫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目前缺芯情况主要集中在MCU。

“在产业关键技术方面,我们缺乏系统重构技术,我们的相关汽车基础技术及器件仍受制于人,包括基础软件与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以及各类MCU芯片面临短缺,影响主机厂的产销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如此表示。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芯片的价格已上涨了10%-40%不等。

在此情况下,保障产能是加强低制程芯片供应的关键。“现在建设14纳米以上的先进产能还面临着挑战,但是可优先保障28纳米和40纳米成熟制程的产能,这个是汽车芯片目前最需要、最合适的产能,也是我们国家有基础扩大的产能。”张伟明称。

在企业层面,王荣进表示,在整个外资的垄断下,车规级MCU的国产公司一旦打开一个缺口,应该很快能够实现国产化。MCU从结构上而言,门槛没有特别高,只是为了满足车规级的要求,可能需要一个摸索时间。

在产能建设过程中,对设备、材料的自主把控是重中之重。“如果良品率在50%以下,你怎么生存?这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在欧洲看到的良品率(在)90%以上,95%、98%以上,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产业能力和实际的竞争力。”汉德资本主席、创始合伙人,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亚太区前执行主席蔡洪平表示,比如国产的大功率、碳化硅芯片,不只需要在技术上能做,还需要在设备和材料上进一步提高,良品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智能芯片“卡脖子”不止算力

张永伟介绍称,汽车芯片大概按照功能来分九大类。其中包括很小的芯片,比如传感和驱动这些方面上应用的芯片,也包括很大的芯片,特别是智能芯片和计算芯片。

目前行业紧缺的成熟制程芯片,面临着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的困局。而与智能驾驶相伴相生的高算力芯片,则面临着卡脖子难题。

今年8月,为符合美国要求,英伟达和AMD高端GPU在中国暂停销售。英伟达被禁止向国内企业出售AGPU和即将推出的HGPU,而国内的蔚来、小鹏、毫末智行等都在基于英伟达A打造自动驾驶训练中心。虽然英伟达随后确认将对中国特供低配版A芯片用以替代,但这也展现出高端芯片受困的局面。

“高端芯片主要服务于高性能的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用于云端大规模AI训练,对自动驾驶的AI算法训练至关重要。切断这些高端芯片的供应,对自动驾驶领域的影响巨大。”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表示,华为基于昇腾系列的AI处理器的昇腾架构从底层硬件、AI框架、训练平台和工具链全栈自研,不依赖美国技术。他呼吁大家能够一起使用该套系统,众筹算子库。

对此,张伟明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国产汽车用国产芯片,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必然选择,而且是紧迫行为。”张伟明对汽车芯片发展提出建议称,国产的芯片能不能在新的环境之下让国产汽车应用起来,这是在新时期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一个战略性选择。

除了华为等巨头企业,智能芯片初创公司也是芯片业发展的主力军,并受到了投资界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